基本概况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始建于1983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学院现有学生12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3人。全院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教授13人、副教授19人,博士30人。有获得国家、省、市政府津贴5人、“楚天学子”1人;聘有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湖北产业教授等特聘教授8人,客座教授20余人。
公司采取“教授挂帅、博士领衔、研学融合、学赛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 “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的递进式、延续性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近几年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项,在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96项,以本科生为第一完成人获授权专利37项、发表论文49篇。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正式自主招收硕士研究生。机械学位点现聘任校内硕士生导师59人、校外企业导师31人,具有丰富的硕士公司产品经验,与企业共建8个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其中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3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8个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校企共建、共享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资源。自2019年9月以来,公司研究生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3篇 (其中SCI6篇、EI1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25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8项。近几年,学院教师主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38项、市厅级项目79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市厅级科技奖励4项;授权专利2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29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78篇,CSCD中文核心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教材10余部;科研项目技术合同金额6800余万元。
公司注重文化建设,着力推进立德树人。近年来,学院深入实施“隆中山下党旗飘”工程,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积极打造“和谐向上”的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家”文化,努力培养“高尚人格、坚毅品质、扎实基础、踏实作风”的新时代大学生,涌现出“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程威、“长江学子”—李涵、 “自强之星”—后家树、“创业之星”—曹玉传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
公司特色
1、大类培养,二次分流。
公司以“机械工程”学科门类实施大类招生。一、二年级开展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后期依据“尊重志愿”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采取鼓励性政策为主、指令性措施为辅的分流办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相关专业。施行通识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学,凸显专业培养特色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校企共建、专班专学。
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监督检验中心(襄阳)、襄阳博亚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湖北新火炬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办的“诸葛亮三班——数控实验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计划班”等特色班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受企业好评。
3、创新创业、鼓励兴趣。
公司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获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4项,三等奖及以上30项,获省级各类竞赛奖近13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常年达到98%以上,创业率4%以上;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递增,达到17%以上,近半数学生被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家“985”、“211”重点大学录取。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先后获得“省级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建设支持。2022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管理及组织能力,良好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规范、创新意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各类制造企业及研究院所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设备管理维护、现场技术监督等工作,也可从事大中专院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职位包括:机械设计工程师、机械制造工艺工程师、CNC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机械类专业教师、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生产总监(生产主管)等。
工业工程(智能制造管理,国家急需学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制造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能对复杂生产或服务系统进行诊断、分析、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制造、服务、物流领域及行政机构、公共管理部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工业工程相关的应用与研究。包括生产过程设计、物流过程设计、市场研究、行业咨询以及在政府机关从事经济管理,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从事职业:制造主管、IE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精益生产专员、信息管理工程师等。
智能制造工程(国家战略新工科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机械、信息等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职业素养,具备智能设备应用能力、数据互联能力、能够融合自动控制、网络信息、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技术,进行数字化工厂的系统应用、设计、集成与实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智能制造工程、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程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适应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多学科知识架构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掌握机器人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研究开发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具备协作创新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敏锐发现社会需求并提出科学有效解决方案的应用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设计与研发、装调与改造、应用与维护,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开发、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